發(fā)布時間:2025-07-30
近日,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(yī)藥與健康研究院譜系基因組多維技術研究組林達研究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(fā)表研究成果,報道了新開發(fā)的單細胞多組學技術-Uniform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(Uni-C)。該方法可在一個細胞中同時解析基因組大尺度結構變異(如SV、CNV、ecDNA)、小尺度突變(SNP/INDEL)以及染色質三維構象,實現高分辨率、多維度的聯合分析(圖1)。
胰腺癌異質性強、進展迅速,臨床面臨早篩困難、治療靶點匱乏等挑戰(zhàn)。循環(huán)腫瘤細胞(CTCs)因攜帶原發(fā)瘤的完整基因組信息,被視為無創(chuàng)檢測和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的重要窗口。然而,CTCs數量稀少、單細胞分析難度高,亟需關鍵檢測技術。
研究團隊利用Uni-C技術對胰腺癌來源的CTCs進行分析,僅整合7個細胞數據,即可還原約89%的SNP/INDEL與75%的結構變異,與腫瘤組織檢測結果高度一致,驗證了該方法在稀有細胞中的準確性與代表性。進一步分析發(fā)現,Uni-C可解析CTC中ecDNA的分子結構,以及處于細胞周期不同階段CTC所展現出的染色質構象差異,如A/B隔室重構與高階結構消失等,為評估CTC活性與細胞狀態(tài)提供了新維度。
值得注意的是,染色質三維結構不僅承載空間信息,還與基因表達密切相關。Uni-C所獲取的單細胞層面染色質構象數據,為揭示基因組結構變異與轉錄調控網絡之間的潛在關聯提供了可能。例如,不同細胞周期階段的染色質折疊狀態(tài),反映了轉錄活性變化,提示Uni-C在探索腫瘤細胞異質性調控機制方面具有重要潛力。
在功能應用方面,研究結合Uni-C所獲突變數據開展個體化新抗原預測,并通過合成多肽與動物實驗驗證部分候選新抗原具備明確免疫原性,聯合免疫治療可有效抑制腫瘤生長,展現出良好的治療潛力。
該研究首次在單細胞水平實現了對CTCs中多類型基因組異常與染色質構象的聯合解析,并具備探索其在轉錄調控與免疫應答中的功能意義的能力。Uni-C為稀有腫瘤細胞的演化追蹤、靶點發(fā)現與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,推動單細胞多組學在腫瘤精準醫(yī)學中的轉化應用。
上海交通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(yī)院助理研究員高小臣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(yī)藥與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欣宇為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,上海交通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(yī)院楊玉琴主任、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(yī)藥與健康研究院林達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。
圖1?Uni-C單細胞多維組學測序文庫構建流程
附件下載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