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13-04-25來源:朱丹萍 供稿:化學所 陸小云,科教處 管韻苗
盤狀結構域受體(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s,DDRs)是一種以膠原蛋白為內源性配體的受體酪氨酸激酶,在調節(jié)腫瘤細胞和其周圍環(huán)境中基質的相互作用以及腫瘤發(fā)生發(fā)展等過程中發(fā)揮重要作用,目前發(fā)現(xiàn)有DDR1 和DDR2兩種亞型。DDR1 是細胞外基質的重要成分,在細胞增殖、分化、存活和黏附過程中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研究表明DDR1與組織(肝、腎、肺)纖維化和動脈粥樣硬等炎癥相關疾病,以及腫瘤的發(fā)生、轉移以及化療耐藥密切相關,是治療這些疾病藥物開發(fā)的潛在分子靶標。雖然一些Bcr-Abl抑制劑最近被報道可以抑制DDR1 的功能,但這些分子缺乏對DDR1的選擇性,迫切需要高選擇性或特異性DDR1小分子抑制劑作為分子探針來進一步研究DDR1的功能并驗證其作為藥物靶標的可能性。
近日,廣州生物醫(yī)藥與健康研究院丁克博士帶領團隊,通過系統(tǒng)分析DDR1蛋白與其它蛋白激酶的結構差異,成功設計和合成了一系列3-(2-(pyrazolo [1,5-a]pyrimidin-6-yl)ethynyl) benzamides化合物作為特異性DDR1抑制劑?;衔镆?.6 nM的Kd值與DDR1結合并抑制其功能,而對DDR2, Bcr-Abl, c-Kit等455種激酶不產生明顯影響,是目前特異性最強的DDR1小分子抑制劑。進一步研究表明,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高表達DDR1腫瘤細胞的增殖,并抑制腫瘤細胞的遷移、侵潤和黏附;具有較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(T1/2為15.5h;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為67.4%)。該研究為進一步開發(fā)DDR1 相關性疾?。[瘤等)藥物提供了重要的先導化合物。
部分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期刊J. Med. Chem. (2013,DOI: 10.1021/jm301824k)在線發(fā)表,并被Nature旗下SciBX(Science-Business eXchange)作為"distillery"亮點專題報道(DOI: 10.1038/scibx.2013.333)。該項研究獲得科技部973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廣東省、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的經費資助。附件下載: